发表时间: 2024-07-13 12:08
昨天半夜突然下起一场大雨,狂风席卷而来,噼里啪啦的雨点敲打着窗户,把我从沉睡中惊醒,朦胧中起来把阳台窗户关上,然后继续在雨声中入睡。
在梦里我又回到了故乡,那个青山绿水的地方,有我和颜悦色的老妈,和我年少时的同伴,他还是那样地温柔体贴,对我像小妹妹一样的关照。
清晨醒来的时候,雨已经变小,但还在淅淅沥沥的下着,就这样听着雨声,沉浸在梦里和往事的回忆中。
很喜欢这样下雨的夜晚,那飘飘洒洒的雨滴落到人间,也滴落在我们的心上,让我们在每一个雨天与自己重逢。
自古以来,听雨就是一件极为浪漫的事,与焚香、品茗、抚琴、对弈、酌酒、莳花、读书、侯月、寻幽,共称为十大雅事。
唐代诗人韦庄在江南的一叶小舟上听雨,写下“春水碧于天,画船听雨眠。”
南宋诗人陆游在临安的小楼上听雨,写下“小楼一夜听春雨,深巷明朝卖杏花。”
元代诗人徐再思在异乡的旅馆里听雨,写下“枕上十年事,江南二老忧,都到心头”。
今天要分享的是南宋诗人蒋捷的《虞美人·听雨》,一首词短短56个字,在三场雨中写尽一个人漫长的一生。
少年听雨歌楼上,红烛昏罗帐。壮年听雨客舟中,江阔云低、断雁叫西风。
而今听雨僧庐下,鬓已星星也。悲欢离合总无情,一任阶前、点滴到天明。
宋:蒋捷《虞美人·听雨》
蒋捷是南宋著名词人,世称“竹山先生”,因为他的诗词名句“红了樱桃、绿了芭蕉。”还获得一个“樱桃进士”的外号。
他是南宋最后的进士,公元1274年,他进士及第入朝为官,但是仅仅过了2年,1276年南宋都城临安就在蒙古人的铁蹄之下被攻陷,朝廷流亡到了南方。
之后1279年,崖山海战失败,陆秀夫背着八岁的小皇帝携带玉玺跳入茫茫大海,最后一丝家国希望灰飞烟灭,南宋宣告灭亡。
蒋捷成了南宋的遗民,他没有选择侍奉新朝,而是矢志守节、隐居不仕,任自己在江湖漂泊,过着颠沛流离、饱经忧患的一生。
他在晚年写下这首《虞美人·听雨》,正是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,通过依次展示三幅“听雨”画面,在不同的时间,不同的空间,又将一生的追忆和悲欢融入其中,让千百年来的读者,无不为之深深动容。
“少年听雨歌楼上,红烛昏罗帐”。少年时候的我意气风发,那个时候还不知道愁为何物,我们在歌楼上听雨。
那样美好的青春年华,诗酒风流、红烛罗帐的恣意时光,是人的一生最难忘的快乐时光。
少年时候听雨,听的是一种生活的情调,是一种文人的雅趣,那时的雨声、那时的歌声都是记忆中最美妙的乐章。
“壮年听雨客舟中,江阔云低、断雁叫西风”。接下来写中年时候,词人行走在他乡,在一叶漂泊的小舟上听雨。
辽阔的江面上,低垂的云层笼罩,天空上有一只失群孤飞的大雁,在秋风中发出声声凄鸣。
断雁:离群之雁,是一只不知何处是归途的雁,孤零零地翱翔在天际。
词人在“客舟”的周围,点缀上“江阔”、“云低”、“断雁”、“西风”几个萧瑟的意象,让读者感受到词人一个人漂泊在天涯,无亲无故,无依无靠的孤独和凄凉。
随着年龄的增长,无忧无虑的青年时光渐渐远离,不知不觉迈入了中年,开始承担家庭的责任、社会的责任,很多时候,光为了生计,就不得不四处奔波。
蒋捷也是一个爱家恋家的男人,他在《一剪梅.舟过吴江》中写过:何日归家洗客袍?银字笙调,心字香烧。
他在《梅花引·荆溪阻雪》中写过:白鸥问我泊孤舟,是身留,是心留?
不想漂泊,又不得不漂泊,淋过吴江上的雨,也被荆溪的雪阻过路,是中年人无处可诉的无奈。
这个时候在天涯听雨,听到的是说不清的迷惘和惆怅,还有对故乡和亲人浓浓的思念。
“而今听雨僧庐下,鬓已星星也”。在一年又一年的漂泊中,人生进入暮年时光,已是白发苍苍,此时此刻词人在简陋的僧舍下听雨。
僧庐:僧寺,僧舍。
“悲欢离合总无情,一任阶前、点滴到天明”。词人历经江山易主的沧桑变化、饱尝人世悲欢离合,此时一个白发老人孤零零地坐在僧舍的屋檐下听雨。
没有少年时的欢乐,也没有中年时的愁恨,词人的心中平静如水,只任凭雨水淅淅沥沥的落下,点点滴滴直到天明。
这一夜的雨声里,埋藏了一个长长的故事,这一生的路快要走到尽头,一生的故事都在心中收藏。
看透了世间一切,也看开了世间一切,心如止水一般,早已没有当初倾诉的欲望,不想去诉说些什么。
他看起来很孤独,但其实此时的他已经完全接纳了自己的这份孤独,这雨就是雨,是自然界的唯美风景,没有快乐,亦没有悲伤。
但是我们却在其中品味出词人压抑的痛苦!世间的一切都是无情的,而这一生的痛,词人已经不想说什么了。
不禁想问一问你,在这个忙着下雨的季节,你听雨时是一个什么样的心情呢?
图片来源于网络